首页 栏目2 小时代简介 小时代系列简介

小时代简介 小时代系列简介

未知

小时代的经济之思

《小时代》的经济启示:资源配置模式不仅直接左右配置的结果,也对商业氛围、世俗偏好和微观需求产生着潜移默化的影响。

人间万事,毫发常重泰山轻。郭敬明的《小时代》火了,尽管褒贬不一、争议颇大,但《小时代》还是毫无悬念地收获了商业上的大捷。不得不承认,某种意义上看,郭敬明很是成功,他知道如何成为话题,如何用美女、时尚、物质和滥情去满足一部分人消遣、猎奇、发泄的欲望,并让另一部分人的鄙夷、不屑、嫉妒和愤青变成他差评营销的温床。

我尊重郭敬明和他的成功学,但并不喜欢他的电影和文字。在我看来,《小时代》虽然赢得了票房,但赢不得口碑,因为它就和之前的《孤岛惊魂》一样,格调不高、情趣不大、意境不佳。纠结于郭敬明的身高或是《小时代》的剧情,其实算不得什么雅兴。真正值得思考的是,为什么世俗味十足的片子能够屡屡赢得市场,并赚得盆满钵溢?

因为我们身处一个经济社会的“小时代”。时代之小,小在旨趣,小在情操,小在追求,小在胸怀。凡今之人,急名与利。鲜问大义,唯关小利;鲜分美丑,但求快意。凡今之商贾,鲜知经世济民,众求利之足金;鲜谋风物长宜,众寻少劳多逸。世风如此,低格之电影、电视和文字,自然能迎合一大批人的口味。

然而,万事皆有因。世风逐利,并不是因为人心不古、自甘堕落,而是社会资源配置模式的长期失衡所致。所谓利者,实乃事之结果也;所谓义者,关乎事之过程也。重利,实为重结果,轻义,实为轻过程。世之众人,重利轻义,并非不明大义,没有侠义之心,而是无行义之能,少为义之励。从经济意义上看,人们不关心资源配置的过程,只在意资源配置的结果,根本原因在于人们很难全面参与到过程之中,政府过大的力量对资源配置的个体参与产生了挤出效应。

对于个体而言,过程难以左右,所以过程如何就不再重要,剩下也只有结果可以关心了。正因为如此,消费者产生了对资源配置结果的过度偏好,表现为物质至上和享乐主义;生产者产生了对资源配置过程的过度轻视,表现为假货盛行和投机主义。所以说,小时代的根源,是机制的失衡,而非人的变质。

更进一步,把思考放飞得更远一些,我们可以根据资源配置中政府和个体的力量分布把经济社会划分为四种模式(表1.1):在资源配置中,政府和个体力量都大,这要么是无微观福利追求的理想国,要么是力量冲突的乱格局,总之都是不稳定、不实际的空时代;政府和个体力量都小,这实际上是无枝可依的微时代,宏观经济和微观福利都只能随波逐流;政府力量大,个体力量小,是个体难以参与资源配置、进而导致过度逐利的小时代;只有政府力量再小一点,个体力量再大一些,才能更好地调动微观个体积极性,建设一个既有宏观保障、又有微观基础,机会公平、社会和谐、市场机制充分发挥的大时代。

总之,从郭敬明的《小时代》看经济社会的“小时代”,资源配置模式不仅直接左右了配置的结果,也对商业氛围、世俗偏好和微观需求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改变小时代重利轻义的社会风气,提升社会民众、特别是年轻朋友对美好事物和大德大义的喜好和追求,真正管用的,可能并不是强硬的价值观灌输,而是适时适度减少有形之手的过多干预,让更多的人可以更顺畅地参与到资源配置的过程之中,享受到“不以成败论英雄”的真正乐趣。实际上,我们看到,现如今施政恰以简政放权为核心,而这,是我们可以对中国经济大时代的到来充满希望的重要原因。

表1.1 资源配置中政府和个人力量的四种模式

相关电影:《小时代》(Tiny Times)

程实微评:一个时代的剪影。《小时代》描述了四个高中好友林萧、顾里、南湘和唐宛共同长大的历程。伴随着时代变迁,她们的爱情、生活、事业和家庭也在跌宕起伏中邂逅了种种剧变,这些剧变让她们的人生既带有华丽的色彩,又透出一种骨子里的阴冷。实际上,《小时代》尽管饱受争议,但某种程度上,它很好地还原了当今时代许多年轻人的所思所想,所行所悟,也算是时代的一面镜子。

版权声明:本网站内容来源于网络和互联网作者投稿,本站不享有任何版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QQ邮箱:11111111@.qq.com

作者: tiger

为您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