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栏目10 斯人哪一年改成是人了 斯人改是人的说明

斯人哪一年改成是人了 斯人改是人的说明

学生时代承载着很多人难以忘怀的记忆,即使学习任务重,但青春的时光却别有一番滋味。就算对于差生而言,想起曾经拿着课本被罚站的经历,也不失为趣味。

有位高校教授曾感慨,上学时不觉得语文这个学科多重要,但随着人生经历的丰富,岁数越大越体会到,语文对思想和精神方面的改变与滋养,是最多的。

听到曾经熟悉的课文,总是让我们的思绪立刻回到校园时代。可有时自己习以为常的认知,却可能面临颠覆。

“降大任于斯人”改成“是人”,人教社回应:向来如此

学习是一件苦差事,尤其到了中学阶段,难度明显加深。很多同学一提及背诵课文就很苦恼,要是背记文言文就更难,本来遣词造句的方式就不同,弄错一个字也要扣分。

有位家长在辅导学生的时候,却在课本中发现了“不一样”的地方。《生于忧患》的课文非常经典,也是考纲中的范围。

而且因为其内容非常励志,有助于激励逆境中的同学坚持下去,所以老师和学生大多对其印象很深刻。但是“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其中却被改成“是人”。

这令家长十分困惑,就像之前质疑插图审美风格的朋友,他也把自己的疑问发到了网上。想不到真的引来不少讨论。

大部分网友跟他的想法一致,表示自己上学时,也是用“斯人”二字,不知道到底从什么时候开始改变的。

其实类似的情况,以前也并非没有发生过。比如“一骑红尘”其中的“骑”,家长上学时可能读ji,而现在改成了骑马中qi的读音。

还有“一行白鹭”中的“行”也有改动。但是关于这篇课文里的变化,相关的回应却让一些家长感到有点不解。人教社表示“向来如此”,以前的教材一直用“是”字。

是大家记错了吗?较真的家长翻出以前的课本

看到这样的回复,许多网友表示依然感到困惑。问及身边的人,好像绝大多数人的印象里都是“斯人”,难道是“曼德拉效应”?

这个效应经常用来形容多人出现“共同的错误记忆”,属于认知上的偏差,可能跟固有的习惯思维有关。较真的家长翻出以前的课本,想看看到底是记错了还是怎样。

事实上,不少家长拍下老版教材,里面确实用的“斯人”二字。所以这说明大家印象里的知识点没有错,只不过是课本的版本不同罢了。

很现实地说,当代家长在辅导子女方面,参与度明显提升。因为自己所学的内容跟新版的课本不一样,出现认知上的困惑,是很可能出现的现象。

但是考试中到底按照什么作为评分的标准,这就是很关键的问题了。不同版本的教材如果出现差异,学生们也可能感到困惑。

这个问题之所以会引发这么多关注,说到底家长们只是希望可以把严谨性放在更重要的位置,并不是纠结“是非对错”。希望有一个明确的答案和解释。

尽量做到统一,老师讲课、学生在大考中答题,才不会带来不必要的麻烦和困惑。这也是许多家长的心声。

遇到类似情况,老师的引导很重要

这类情况或许在其他课文里也能出现,在没有明确解释的情况下,学生和家长需要重视起老师的吩咐。教材虽然是考试的核心,出题会围绕这个基础进行提升。

但是现实中,老师更清楚考点,以及试卷评分标准。中考、高考其实说到底是省内竞争,阅卷老师也是当地的团队。

所以当课本的一些细节有争议的时候,到底用哪个标准计算分数,相关的上级会对老师进行统一安排。同时也会把规则告知给学生,家长们不要过于担忧。

其实老师存在的意义,比我们想象中更多。并不是给学生一个课本,只要他们足够聪明就可以自学。教师除了讲课,也经常参加教育相关的会议,研究考试方向。

所以说,拉开不同学校教学水平的,往往是各位老师对教材的不同理解和把握。课上记录的学习笔记,甚至“含金量”更高,对于考试得分有重要价值。

【话题】你上学时这句话用的哪个字呢?

版权声明:本网站内容来源于网络和互联网作者投稿,本站不享有任何版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QQ邮箱:11111111@.qq.com

作者: tiger

为您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