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栏目9 我国古代人物形象最多的小说是 小说典型人物形象

我国古代人物形象最多的小说是 小说典型人物形象

《红楼梦》人物形象

小说主要塑造了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等生动的人物形象。

1.贾宝玉

贾宝玉是一位贵族家庭乃至封建制度的叛逆典型,作为小说中进步力量的代表。贾宝玉具有浓厚的贵公子的纨绔习气,又具有反封建的叛逆性。他生长在珠围翠绕、锦衣玉食的环境中,一生下来,家庭就给他安排下一条功名富贵、荣宗耀祖的道路。但由于他特殊的生活经历,终于背弃了这条道路。他住的大观园又恰是一个封建礼法统治比较松弛的地方,在一群被压迫女孩子的影响下,发展了他的叛逆性格。贾宝玉性格上一个很显著的特点是把他的全部热情和理想寄托在那些被侮辱、被损害的女孩子身上。他尊重女性,尊重个性,追寻自由。

贾宝玉的叛逆性格还表现在对封建贵族生活的厌弃上。贾政要他刻苦攻读,结交官场人物,把重振家业的希望寄托在他身上,可是他偏偏看不起科举仕宦,认为这只是用以沽名钓誉的手段。对贵族家庭中的种种热闹繁华,表现出异乎寻常的冷漠。

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是促使他一步步走向叛逆的主要原因。他和黛玉是在相互了解和思想一致的基础上产生了爱情。他们的爱情是建立在共同反对封建主义人生道路的基础上,带有更加鲜明的叛逆性质。因此,这种爱情愈发展就与封建势力的矛盾愈尖锐。宝玉在遭了一顿毒打之后,更加认清了封建统治者的凶恶面目,他的叛逆性格更为坚定,他和黛玉之间的爱情也发展到了一个“心灵默契”的新阶段。但宝黛之间的爱情毕竟是孤立无援的,终于在封建势力的迫害下成了悲剧,这不仅是爱情的悲剧。也是一个社会的悲剧!

贾宝玉这一形象体现着初步民主主义的色彩,显示了一种新的时代特征。但由于宝玉毕竟还是个贵族阶级的公子哥儿,他对封建主义的背叛不可能是彻底的。具体表现在他对君权、亲权的一定程度的尊重,对封建势力的反抗一般还偏于消极,不敢和它正面对抗。同时,宝玉除了要求真挚的爱情和自由生活外,还提不出更新、更明确的理想,因此每当他同封建势力尖锐冲突的时候,由于找不到有力的反抗道路,就产生了虚无主义的思想。

2.林黛玉

林黛玉也是一个贵族叛逆者,也是一个冰清玉洁、孤高自许、多愁善感的贵族小姐。她出身于“清贵之家”,后因父母早丧,寄居贾府,孤苦伶仃。环境的龌龊势利,使她“自矜自重,小心戒备”,为保持自己纯洁的个性,她始终“孤高自许,目下无尘”,并且常以“比刀子还利害”的语言揭露周围不合理的现象。她和宝玉的叛逆性格是一致的,她鄙视封建文人的庸俗,诅咒八股功名的虚伪。在贾府,只有自幼耳鬓厮磨的宝玉是她唯一的知己。她和宝玉之间的真挚感情,成了她能在这个势利环境中生活下去的一个重要的精神支柱。

林黛玉的爱情是痛苦而又忧郁的。在她和宝玉的恋爱过程中,由于封建环境的压力,宝钗、湘云的插入和她自己受了封建意识的束缚:她要求宝玉向她吐露爱情,但一旦宝玉真的向她倾诉衷情,她又说这是“胡说”,是“欺负”了她等。这就使她经常陷入苦恼的重围,表现了一种忧郁、感伤的情绪。这反映了封建社会妇女的共同不幸,同时也表现了贵族小姐自身的软弱。

黛玉与宝玉的爱情达到心灵默契以后,与封建势力的矛盾就越来越大了,而她的痛苦也越来越深。但她始终保持着和封建势力不妥协的态度,对宝玉的爱情也至死不变。在焚稿断痴情一回中,她一面吐血,一面焚稿,以死向这个黑暗的社会表示最后的反抗。在黛玉身上又使我们看到一种新型妇女的思想意识的萌芽。

3.薛宝钗

薛宝钗是一位遵奉妇道、恪守妇规的封建淑女,她同样也是封建制度的牺牲品。薛宝钗的身上体现了封建主义的理想和人生道路。

薛宝钗出身于“珍珠如土金如铁”的皇商家庭,受封建主义的影响很深。她熟谙世故,城府极深,善于把自己的真情实感掩盖起来。在人事关系复杂、彼此勾心斗角的贾府里,她常以“不关己事不开口,一问摇头三不知”的态度,与周围人物相处得水乳交融。为了逢迎封建统治者,以达到做“宝二奶奶”的目的,她使出了各种手段。当贵妃从宫里送来灯谜时,她心里明明觉得并无甚新奇,却只说难猜。当贾母给她做生日时,问她爱听什么戏,爱吃什么东西,她就按照贾母的爱好回答。这些都表现出她的虚伪、世故。更严重的是,金钏儿分明为王夫人逼死,连王夫人自己都有点心里不安。她却说金钏不是赌气投井,可能是失足掉下去的等。这分明是说假话,表现多么冷酷无情!为取得人们的好感,她有时更用小恩小惠来收买人心等。

当然,这位具有浓厚封建意识的贵族小姐薛宝钗对宝玉并非没有感情,但对他的“痴”“狂”深为不满。一有机会,她就要劝他学些应酬世务、讲些仕途经济,便于日后博取功名富贵。但这样做的结果只有使宝玉越发反感。由于她在贾母、王夫人等身上下工夫,最后达到了和宝玉结婚的目的。但她并没有得到爱情的幸福,自己也做了封建主义的牺牲品。

薛宝钗这一形象不仅更鲜明地反衬出宝黛的叛逆性格和他们的真挚爱情的可贵,而且也具体、深刻地揭示了宝黛爱情悲剧的社会根源。贾府封建家长们从维护自己的家庭利益出发,要求宝玉将来能支撑这个摇摇欲坠的世家门户,因此在他们考虑宝玉的配偶时,必须服从于这个总的目的。出身于皇商之家,受封建闺范教育很深,而又那样聪明、能干的薛宝钗,当然就成了他们最理想的人物。由于在宝钗的背后有强大的封建势力做她的后盾,宝黛爱情也只能以悲剧结束了。

《红楼梦》艺术特色

1.写人艺术

曹雪芹反对公式化、概念化、违反现实的创作倾向,认为这种创作远不如“按自己的事体情理”创作的作品“新鲜别致”。他既不借助于任何历史故事,也不以任何民间创作为基础,而是直接取材于现实社会生活,渗透着作者个人的血泪感情。作品“如实描写,并无讳饰”,保持了现实生活的多样性、现象的丰富性。他所写的人物打破了过去“叙好人完全是好,坏人完全是坏”的写法,使古代小说人物塑造完成了从类型化到个性化的转变,塑造出典型化的人物形象。

小说塑造了一个个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曹雪芹在小说中描绘了一大批活生生的典型形象,他们有正面的,有反面的,有主要的,也有次要的。而且其中不少形象,如宝玉、黛玉、宝钗、凤姐、刘姥姥等已成了不朽的典型。即使关系十分亲近的人,作者也把他们写得个性分明。尤二姐和尤三姐是姊妹,但前者是忍受凌辱、不敢反抗的女子,后者是敢于反抗、大胆追求爱情的刚烈女性。薛蟠、薛宝钗是兄妹,但前者是个典型的呆霸王,后者却是标准的封建淑女。作者又善于在那些性别相同、年龄、性格又十分相近的人物中,把他们细微的性格差别明显地表现出来,妙玉的孤高和黛玉的孤高不同,史湘云的豪爽和尤三姐的豪爽有别。

曹雪芹在描写人物时,根据他们所处的不同地位,分别采用不同手法。对一些主要人物,通过不同情节,从不同的角度层层深入地镂刻出他们最主要的性格特征。如,宝玉对女孩子的热爱与同情,黛玉的孤高自许、多愁善感,宝钗的虚伪和会做人,王熙凤的泼辣、奸诈和狠毒等都表现得特别的突出。对人物其他方面的特征则采用了前后重点不同的补充描写的方法,从而使这些形象表现得十分深刻、饱满,给人以不可磨灭的印象。对比较次要的人物,一般是先用淡淡的几笔带过,等到一定时候,就抓住典型事件集中描写,突出其性格特征。

《红楼梦》善于把人物放在特定的艺术气氛里,来烘托出人物的内心情绪。小说继承和发展了我国古典诗词和戏曲中情景交融的描写。如,小说写大观园的第一个春天的温馨,在这种气氛下,宝黛的爱情也在顺利地发展着。第二十九回起着力写出宝黛爱情的矛盾和痛苦,这时气候也令人特别烦躁。第三十五回起,宝黛之间的感情纠葛解决了,随着爱情的成熟,转入了一个平静的阶段,这时天气也转变为清爽、宁静。但随之而来的他们的爱情和封建环境的矛盾更加尖锐,终于不能解决,这时气候又转入无限的萧瑟、悲凉,出现了一股浓烈的悲剧气氛。《红楼梦》就这样出色地用气氛烘托人物内心情绪,创造出一种很高的艺术境界,使作品中的爱情描写更富有强烈的感染力。

小说人物的内心描写,许多地方描写得极为深入、细腻,成功地揭示了人物的精神面貌和他们的内心秘密。第二十三回写正处在初恋时期的林黛玉,她在听到表现少女青春觉醒的戏文时,所产生的种种细微曲折的感情:起初“十分感慨缠绵”,继之以“心动神摇”,“如醉如痴”,最后掉下了眼泪。通过深入、细致的描绘,出色地表现了黛玉内心深处种种隐微曲折的情感,从而深刻地揭示了人物性格。

2.结构艺术

《红楼梦》在结构方面突破了中国古代小说单线结构的方式,采取了多条线索齐头并进、交相联结又互相制约的网状结构。青埂峰下的顽石由一僧一道携入红尘,经历了人间的悲欢离合,又由一僧一道携归青埂峰下,这在全书形成了一个严密的、契合天地循环的圆形的结构。

在这个神话世界的统摄之下,以大观园这个理想世界为舞台,着重展开了宝黛爱情的产生、发展及其悲剧结局,同时,体现了贾府及整个社会这个现实世界由盛而衰的没落过程。从爱情悲剧来看,贾府的盛衰是这个悲剧产生的典型环境;从贾府的盛衰方面看,贾府的衰败趋势促进了叛逆者爱情的滋生,叛逆者的爱情又给贾府以巨大的冲击,加速了它的败落。这样全书就构成了一个立体的交叉重叠的宏大结构。

《红楼梦》全书以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和贾府的由盛而衰为线索,把众多人物和复杂、纷繁的事件组织在一起,众多的人物与事件都组织在这个宏大的结构中,互相影响,互相制约,筋络连接,纵横交错,层次分明,有条不紊。

《红楼梦》采用“草蛇灰线,伏脉千里”“注此写彼,手挥目送”的方法,使每一个情节具有多方面的意义,故事和画面之间的转换非常自然,不着痕迹。例如,周瑞家的送宫花介绍了宝钗不爱花儿粉儿的性格;见到了香菱,交代了葫芦案里英莲的下落;见到惜春与智能,伏下了惜春出家的结局;最后送到黛玉处,黛玉多心而尖刻的性格跃然纸上。不但一个情节起多方面的作用,而且情节之间的转换又非常自然。

3.语言艺术

《红楼梦》语言简洁而纯净,准确而传神,朴素而多彩,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红楼梦》以北方口语为基础,融会了古典书面语言的精粹,经过作家高度提炼加工,形成生动形象、准确精练、自然流畅、有生活气息和感染力的文学语言。《红楼梦》的叙述语言是接近口语的通俗浅显的北方官话,它用词准确生动、新鲜传神,富有立体感。

《红楼梦》描写人物神态时,把人物的动作感情和心灵状态都描摹了出来;描写场面时,又写得生动活泼,富有立体感;描写人物语言时,人物语言能准确地显示人物的身份和地位,能形神兼备地表现出人物的个性特征。

《红楼梦》中写景状物的语言,绘色绘声,使读者仿佛身临其境。如,宝钗扑蝶、黛玉葬花、晴雯补裘等,全然是一幅幅美丽的图画,在这些画面里,人物的神态也得到了充分的表现。小说有时在突出人物情态的时候,往往一句话,甚至一个字都是凝聚着重量。

《红楼梦》中的诗词能和人物、故事紧紧糅合在一起,它们被熔铸在整个艺术形象中,从而对人物性格的塑造,起了相当重要的作用。在黛玉的《葬花词》《秋窗风雨夕》《柳絮词》中,出色地表现了这个少女的多愁善感和孤芳自赏。宝钗的《柳絮词》表面上是“温柔敦厚”,骨子里野心勃勃。这正是这个封建淑女的心理写照。

4.叙述艺术

《红楼梦》有说书人叙事的痕迹,但作者与叙述者分离,作者退隐到幕后,由作者创造的虚拟化以致角色化的叙述人来叙事,这在中国小说史上是第一次自觉采用了颇有现代意味的叙述人叙事方式。这种叙事方式的转变,既便于作者尽量避免直接介入,又便于作者根据不同的审美需要和构思来创造不同的叙述人,有利于体现作家的个人风格,有利于展示人物的真实面貌,深入人物的内心世界,进行细致而深刻的心理描写,达到人物个性化的目的。

《红楼梦》在叙述角度上创造性地以叙述人多角度复合叙述,取代了说书人单一的全知角度的叙述。叙述人叙述视点的自由转换进一步改变了传统的叙事方式。

5.写景艺术

作品借景抒情,移情于景,从而创造出诗画一体的优美意境,把作品所要歌颂的爱情、青春和生命加以诗化,唱出了美被毁灭的悲歌。作者将诗化的山水和人物的精神面貌相互融合,创造出许多优美的意境。比如,黛玉葬花时的飞燕飘絮,衬着落花流水;还有湘云醉卧石凳的红香散乱,衬着蜂蝶飞舞等,诗境入画,画中有诗,从而使人物更添神采,景物更具气韵,作品的叙事由于渗入了抒情因素更具有一种空灵、高雅、优美的风格。

6.现实主义艺术

曹雪芹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去感觉和把握现实人生,又以独特的方式把自己的感知艺术地表达出来,形成了独特的叙事风格,这就是写实与诗化的完美融合,既显示了生活的原生态又充满诗意朦胧的甜美感,既是高度的写实又充满了理想的光彩,既是悲凉慷慨的挽歌又充满青春的激情。

版权声明:本网站内容来源于网络和互联网作者投稿,本站不享有任何版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QQ邮箱:11111111@.qq.com

作者: tiger

为您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