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栏目5 唐朝皇帝顺序 唐朝29位皇帝顺序列表

唐朝皇帝顺序 唐朝29位皇帝顺序列表

唐高祖李渊(566年-635年),唐朝开国皇帝(618年6月18日-626年9月4日在位),唐太祖李虎之孙,唐世祖李昞之子。

李渊出身北周关陇贵族家庭,袭封唐国公。大业十三年(617年),出任太原留守。同年趁隋末动乱之时起兵于晋阳,南下攻取长安,拥立隋炀帝之孙杨侑为帝,遥尊炀帝为太上皇,自领大丞相,加封唐王。义宁二年(618年),得知炀帝遇弑后,逼杨侑禅位于己,建立唐朝,年号武德。武德九年(626年)玄武门之变发生后,李渊册立李世民为皇太子。同年传位于李世民,退称太上皇。贞观九年(635年),李渊病逝,享年七十岁。谥号太武皇帝,庙号高祖,葬于献陵。后定谥为神尧大圣大光孝皇帝。

太原起兵

李渊大业十三年(617年)二月,李渊治下驻马邑(今山西省朔州市)的鹰扬校尉刘武周发动兵变,杀死太守王仁恭,割据马邑而自称天子。三月,刘武周攻破楼烦郡,进占汾阳宫,并与突厥勾结,图谋南下争夺天下。炀帝闻讯后大怒,要提李渊到江都治罪,李渊大为惊恐。在此危急情势下,李世民说:“事情紧急,可以举事了。”后因炀帝又遣使赦免李渊而作罢。但李渊周围的心腹裴寂、许世绪等也纷纷劝他起兵,李渊终于下定了反隋的决心。于是,他以讨伐刘武周、防备突厥南下为名,派李世民、刘文静、长孙顺德及刘弘基等人到各地募兵,一个月内便召集部众近万人,又暗中派人往蒲州召儿子李建成、李元吉至晋阳,准备起事。

太原副留守王威和高君雅看到李渊招兵买马,怀疑李渊要造反,便密谋骗李渊父子到晋祠祈雨,想要除掉他们,向隋炀帝邀功请赏。不料,这一密谋被晋阳乡长刘世龙获悉,告知了李渊。五月十五日,李渊、李世民先发制人,指使鹰扬府司马刘政会告发王威、高君雅二人暗中勾结突厥,引突厥入寇中原,借此将二人囚禁。五月十七日,恰巧数万突厥军队进攻晋阳,李渊立刻下令将二人斩首,对突厥大摆空城计,派部将王康达、杨毛等抄袭突厥,夺取马匹以充起兵之用。随后,李渊派刘文静出使突厥,亲写书札,对突厥始毕可汗卑辞厚礼,始毕可汗复书,承诺支持李渊起兵。

五月三十日,李建成、李元吉自河东到达晋阳,李渊再无后顾之忧。于是裴寂等与李建成兄弟,请求“废皇帝而立代王,兴义兵以檄郡县,改旗帜以示突厥”,李渊完全照办。

制武德律

在律法方面,李渊于太原起兵之时就曾颁布有宽大之令,从而使得那些先前苦于隋朝苛政的百姓竞相前来归附。攻占长安之后,李渊更是对唐军约法十二条,严明纪律。登基后,李渊于武德元年(618年)大赦天下,减轻刑罚。在此后的执政期间,他更是遇事便行大赦,对百姓务从宽宥。

李渊在登基之后命裴寂、刘文静等,以宽简作为其立法定律的指导思想。其后,又令裴寂与尚书右仆射萧瑀等撰定律令,其“大略以开皇为准”。至武德七年(624年)五月颁布《颁定科律诏》,将新修科律颁行天下,是为武德律。武德律修订的原则是简化、适时、矫差。虽然其篇目“一准隋开皇之律,刑名之制又亦略同”,但武德初选定开皇律作为唐律修订的蓝本,以律、令、格、式等部分构成了唐代完整的法典体系,不仅为后来的贞观律、永徽律、显庆律、垂拱律、开元律等的修撰提供了至为重要的基础,并对后世和周边国家的法制产生了重大影响。

租庸调制

李渊于624年在全国推行租庸调制。租庸调制是一种以人口为基础,以土地为载体的赋役制度,从国家角度讲,它为征税提供了一个颇具操作性的执行标准,在唐代前期扩大并稳定了国家税收,有力促进了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从民众角度看,它提供了赖以生存的土地资源,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农户负担。由此可见,李渊在位之时创立的租庸调制适应了隋末唐初现实社会,成为唐代前期社会经济制度的核心。

作为唐朝开国创业的帝王,史学界对李渊的评价不一。有观点认为他优柔失断,赏罚不明,从起兵建唐到平定天下全靠李世民之力。也有观点认为他存在深谋多算、富有远见的一面。其在初唐颁行的一些措施,确立了有唐一代的基本制度、政策,为后来的“贞观之治”打下了基础。

(内容来源于网络)

版权声明:本网站内容来源于网络和互联网作者投稿,本站不享有任何版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QQ邮箱:11111111@.qq.com

作者: tiger

为您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