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栏目9 黄山归来不看岳是谁说的 黄山归来不看岳是指哪个地方

黄山归来不看岳是谁说的 黄山归来不看岳是指哪个地方

前言

图 | 邓小平和群众交谈

1981年,邓小平在英文版《邓小平文集》的序言中写道:“我荣幸地以中华民族一员的资格,而成为世界的公民。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

以身作则,深爱人民

邓小平出生于20世纪初期,正是中华民族历经磨难的生死存亡关头。在封建军阀的黑暗统治下,中国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深处西南的四川也难逃磨难,田园荒芜,饥民成群。

经过新文化运动和先进思想的洗礼后,年轻的邓小平怀着救亡图存的思想到法国勤工俭学,寻找拯救人民的方法。

图 | 青年邓小平

由于当时的经济形势,邓小平生活都很困难,又怎么能进学校读书呢?于是,实业救国,勤工俭学等愿望在残酷的现实面前,瞬间化为了泡影。

也就是这样的经历,对邓小平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也为他快速接受马克思主义,成为坚定的革命者打下了思想基础。

十月革命胜利后,马克思主义及社会革命思想迅速传播,为在法国勤工俭学的爱国青年们开启了新的救国救民思路。

1926年初,邓小平来到了莫斯科。期间,他阅读了大量的马列著作,系统地学习了马列理论,提高了理论素养,为此后奋斗一生的革命事业做了理论准备。

回国后,邓小平受中央委派,远赴广西,抓住有利时机,领导发动了白色起义,创建了红七军、红八军和左右江革命根据地。

在中央苏区,邓小平经过之前的锻炼,已经成为了一名经验丰富的革命家,为中央苏区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红军长征路上,邓小平主要负责宣传方面的工作。他除了注重红军所到之处的宣传工作外,也十分关心身边战友的生活。

图 | 邓小平

红军在过六盘山时,打了胜仗,缴获了不少战利品。看到自己身边宣传队员身上的衣服已经是破烂不堪了,便和相关的领导提出:“缴获了不少布料,就关心一下宣传部的同志们嘛,给他们每人做一套衣服怎么样?”

就这样,在邓小平的关心下,宣传部的小战士们穿上了新衣服。此后,他们做宣传工作也更加努力了,他们也在邓小平的关怀和教育下,迅速成长为更有觉悟,更合格的红军战士了。

长征路上,虽然非常艰苦,但邓小平却有着极高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积极与干部、群众打成一片,并鼓舞着他们以乐观的态度面对苦难、面对生活。

邓小平平易近人,十分健谈,最擅长的就是联系群众,与人民群众聊天,从美食到地理,从生活小事到国家大事,他都可以聊起来。红军战士们和许多人民群众都喜欢和邓小平聊天。

在闲暇之时,邓小平一聊天,许多红军战士们都会围过来,他们一起聊着各地的美食、各地的美景········

就这样,大家一起沉醉在快乐之中,而长征路上的疲劳和饥饿感也慢慢消失了。

图 | 邓小平

据很多参加长征的老同志回忆,当时只要和邓小平待在一起,就有劲!

邓小平虽然关心身边的战友和战士们,但遇到原则问题,还是以人民的利益为重,他不会允许红军战士们做出伤害人民的事情。

在战争时期,就发生过这么一件事情:

一位在很早就参加革命并立过很多功劳的老战士,因为喝酒喝多了,就把一位农村少妇给奸污了。

邓小平得知后大为震怒,立即让相关人员去调查事情的真相,并给予严厉的惩罚。

待事情调查清楚后,相关人员根据邓小平的指示,作出了判处死刑的决定。很多人,甚至是受害人的家属都觉得判得很重了,希望能给那个战士一个机会。

图 | 邓小平

但邓小平非常坚决,还召开了公审公判的大会,并在会上发表了重要讲话:

“同志们,我们今天公开处决这个犯罪的战士,丝毫没有损害我们党的威信······我们是共产党领导的队伍,与军阀最大的区别之一,就是有着严明的纪律,我们决不能允许任何侵犯和损害群众利益的现象存在。我们绝不能把是否损害群众利益作为一件小事,小事也会出现大问题的!我们只有这样做,才能得到群众的拥护和爱戴,才能在敌后生存......这次奸污妇女事件的出现,向我们不作严厉惩处的话,就会给敌人落以话柄。所以,我们一定要严肃处理这件事。希望大家从这件事中吸取教训,并在今后的工作、战斗中严格遵守群众纪律,遵守‘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做一个真正的革命军人。”

通过这件事情的处理,邓小平不仅达到了整顿军纪的目的,也维护了人民群众的利益。

在之后的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他作为我军的高级将领,同刘伯承等人一起,继续努力,坚持维护人民的利益,为新中国的诞生和人民的解放事业立下了赫赫战功。

图| 邓小平

新中国成立后,邓小平又主政大西南,依旧坚持以人民的利益为先。

那时的大西南在政治上还残留着大量的国民党武装以及长期盘踞的匪徒势力,在经济上则是一个百废待兴的残局;在民族关系上,也存在着民族矛盾的问题;尤其是民生上,教育、卫生等条件落后。

在这种条件下,建设大西南就是一项非常艰难的任务和挑战,邓小平不惧艰苦,毅然承担了这项艰巨的任务。

邓小平从建国初期,经济紧张,应该节约经费开支方面考虑,要求干部住房力求简朴,不买不必要的家具。

不仅如此,西南局还专门发出通知,明令不得设立私人公馆,房子要挤着住,集体办伙食,严防铺张浪费·······

虽然他是主政西南的一号首长,但他却身体力行,带头坚持不搞特殊化。他不顾自己家里人口多,住房紧张的情况,与另外主持西南工作的领导一起住,以实际行动为大家树立了良好的榜样。

图 | 邓小平

就这样,邓小平艰苦朴素,紧密团结西南的人民群众,在两年多的时间里,邓小平进行了富有成效的全面建设,开创了大西南社会稳定的新局面。

从调到中央工作后,邓小平长期担任周恩来的助手,更加注重人民的意愿了。他强调一切从人民的意愿出发,尊重人民的选择,展现出了厚重的人民情怀。

1977年邓小平再次恢复工作后,他作为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系统地总结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历史经验,顺应了人民的愿望,作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为国家的发展确定了正确的方向。

而伟大的人民群众面对的又是一个全新的世界·······

游览黄山,不搞特殊

王安石在《游褒禅山记》中有这样一段话:

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此余之所得也!

这段话是非常值得深思的,而想要攀登的雄心和攀登的力量,对于那些能够达到光辉顶点的人来说是不可或缺的,自然对邓小平来说也是这样的。

图 | 黄山美景

黄山有奇特的山石、苍劲的青松、氤氲的云海······就连旅行家游览完黄山的景色都叹为观止地说:“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

1979年7月,正是一年中最热的时候。

晨曦初露,邓小平迎着朝阳,从山脚下的观瀑楼出发,开始步行登黄山。

图 | 邓小平在登黄山

行行复行行,60多里的蜿蜒山路,邓小平虽然已经是75岁的高龄了,却丝毫不输年轻人,在最前面开路,一口气登上了30多个陡峭的台阶,把随行的家人们都甩在了后面。

有趣的是,邓小平虽然是高龄了,还时常回头嘱托身后的年轻人要注意安全。

中午时分,邓小平一行人来到了古色古香的半山寺。吃饭休息片刻后,邓小平带着一行人又踏上了行程。

路途中,邓小平极目远眺,兴趣盎然·······越靠近山顶,邓小平的兴趣越足,步履非常稳健,气息也十分平稳。

一路上,邓小平一行人穿过了一线天,过了蓬莱三岛,接着到了玉屏峰。忽然就看到了一颗千年的古松破石而出,好似在和人们招手致意。

这就是非常著名的迎客松,伴随着山风和松涛声,它似乎在用它最为热情的话语,欢迎着客人们的到来,欢迎着邓小平一行人的到来······

图 | 邓小平和万里

暮云四合,华灯初上。当天晚上邓小平就住在玉屏楼。这里建筑壮观,不少革命前辈游览黄山创作的诗作都留在这里。

其中,令邓小平感触最深的是刘伯承将军留下的诗篇:

抗日之军昔北去,大旱云霓望如何。

黄山自古云成海,从此云天雨也多。

经过一夜的休息,邓小平恢复了精力。于次日清晨又和大家一起踏上了百步云梯,登上了光明顶。

盛夏之际,正是旅游的高峰期,游人们络绎不绝。早在登山前,邓小平就曾对安徽省负责的同志说过:

第一,不要妨碍群众游览;第二,轻车简从,省委的同志不要来陪;第三,不准特殊化。

尽管邓小平再三叮嘱,可相关人员为了邓小平的安全,还是控制了上山游客的人数,结果还是被细心的邓小平发觉了。

他坚持让人民群众上山,不肯戒备甚严。由此可见,邓小平是严于律己的,不肯让自己与人民群众有了距离。

图 | 邓小平在黄山

这和旧时代的官僚兴师动众的做法完全不同。不多久,邓小平游览黄山的消息就传播开来了······

大家一传十,十传百,都盼望着能够在黄山见到邓小平。路上,只要看着看到前来游览的人民群众,邓小平就连忙停到路边让道,并招呼随行人员:“都让让,让他们先走。”

然而很多人一看到邓小平就不走了,同他交谈了起来。邓小平是那样的随和,待人热情,游人们一点都感觉不到拘束。

在快到鳌鱼洞时,有一个女青年气喘吁吁地跑了上来。邓小平还以为她要着急赶路,就连忙让路。

图 | 邓小平和学生的合影

但她走到邓小平跟前就停了下来,上气不接下气地说:“邓伯伯,您好!”接着,她抹了一把汗水,继续说道:“我是上海复旦大学的学生,本来已经下山了,听到您在这里,我们就赶上来了。”

接着邓小平就问了女青年:“你们是几年级?功课怎么样?多会放的暑假······”女青年一一回答了邓小平的问题,这时又来了几个女青年。

当邓小平得知她们是恢复高考后的第一批大学生后,更是不断叮嘱他们应该不要辜负国家的期望,要好好学习,报效祖国。

接着,邓小平就问了女青年的学习情况等。交谈过后,邓小平又和女青年们合了影之后,才目送他们离去······

邓小平和随行人员开始攀登险峻壮观的西海。由于山路陡峭,随行人员几次想搀扶他,他都拒绝了。如同年轻人一样,邓小平手扶着台阶边的铁链,举步攀登而上。

偶尔,太阳的光辉,透过云海的间隙,从山外映射进来,恰似色彩斑斓的金丝。山谷间烟雾弥漫,让人不得不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而称奇······

看到如此美景,邓小平除了身心舒畅外,仿佛还看到了灿烂的希望,他的脸上也露出了宽慰的笑容。

图 | 邓小平在黄山

在北海宾馆,邓小平看到这里没有疏散旅客,能够继续和人民群众交流,他是非常开心的。

至此,邓小平用了3天的时间,凭借着强健的体魄,踏遍了黄山的群峰。白云悠悠,游者的心亦是如此。邓小平在关怀国家大事与人民生活的同时,能够有机会寄情山水,寄情白云,实在是难得。

邓小平一行人从后山步行下山。来到著名的喜鹊登梅的景点前,邓小平非常喜欢,就像孩子一样,反复观赏,嘴里还念叨着:“像,真像!”

下山后,邓小平和迎接他的领导同志们纷纷握手,并说了一句意味深长的话:“黄山这一课,证明我完全合格。”

同时他鼓励身边的领导同志们一定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发展山区的经济,改善人民的生活。”

在邓小平离开前,还创作了诗篇:

黄山之顶有青松,沐雨披云不改容。

屹立悬崖穷万里,遥瞻旭日照群峰。

图 | 邓小平在黄山

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

邓小平在黄山不仅见证了波澜壮阔的美景,更为黄山的旅游业发展,注入了新鲜活力,提高了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

深入群众,平易近人

多年后的夏天,喜爱爬山的邓小平又来到了吉林省的长白山。

那是长白山最美的季节,有着浩瀚无垠的林海,有着漫山遍野的争奇斗艳,更有着人们建设边疆的热情······

邓小平不顾已经是80多岁的高龄来到这里。

同样在登山之前,邓小平也嘱托了吉林省委的同志们:

第一,不要妨碍群众游览;第二,轻车简从,省委的同志不要来陪;第三,不准特殊化。

见到游客,他还是一如既往地退到路边。

图 | 邓小平视察工作

有人提出合影,他还是那么配合,对待人民群众,他永远都是那么有耐心,那么谦和。

在长白山天池气象站,邓小平还亲切慰问了气象工作人员。他对于气象站的工作人员不畏风雪和严寒,常年坚守工作岗位的无私奉献精神大为赞赏。

他亲切的话语,真诚的关心,给了气象工作站的工作人员极大的鼓舞。后来,就是这支强有力的队伍为祖国的边疆建设辛苦地耕耘着,努力着······

邓小平的心里时刻装着人民群众,严于律己。这种永不脱离人民群众的高尚情怀,让人敬仰,令人赞叹。

当邓小平来到长白山顶,眺望着茫茫无际的林海,俯瞰碧蓝的一池天水,他开怀地笑了。而祖国的大好河山,幸福的人民群众,也引发了他无数的遐想。

图 | 邓小平

随着邓小平的不断攀登,改革开放也在全国各地进行得如火如荼。30多年后,邓小平登黄山的故事也被搬上了荧幕,再现了他当年游览黄山的人格风范。

如今的黄山乃至全国的经济都得到了快速发展。在这盛世之下,总有像邓小平这样的伟人在为我们负重前行······

感谢你们的付出,但愿如今这山河盛景,如你们所愿!

版权声明:本网站内容来源于网络和互联网作者投稿,本站不享有任何版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QQ邮箱:11111111@.qq.com

作者: tiger

为您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