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栏目9 黄山归来不看岳是谁说的 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不看岳是指

黄山归来不看岳是谁说的 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不看岳是指

“黄山太偏僻了,我可不去。”

1954年,毛主席与张治中一起到安徽地区进行考察,在考察过程中,张治中屡次想把黄山推荐给毛主席,希望毛主席能登上黄山一览风采。

可任由张治中说破了嘴皮,毛主席就是不去,到最后毛主席为了防止张治中继续叨扰自己,甚至神色幽默的说出了上面那番话。

这当然是一句玩笑,可毛主席一生都未踏上黄山这也是事实,毛主席究竟为何坚持不肯爬黄山呢?

一根竹棍

在毛主席去世后,人们在他的遗物中找到一件奇怪的东西,说是拐杖吧,又过于简朴。

可倘若说只是一根简单的竹棍,那么又怎么会被毛主席珍视、一直留在身边呢?这根竹棍究竟有着怎样的故事?

原来,这根竹棍与毛主席的两大爱好之一有关,那就是“爬山”,准确来说,它也的确不是拐杖,而应该是“登山棍”。

上世纪60年代,毛主席在杭州地区考察,闲暇之余听闻周围有一座丁家山,顿时来了兴趣,于是便带着警卫准备去一同游览山间美景。

可山峰陡峭、山路也难走,提前没有准备的警卫,根本就没有替毛主席带拐杖,这该怎么办呢?

不想影响毛主席心情的警卫,决定去林间找根竹子,临时给毛主席做一个“登山棍”,不过因为当时山角处并没有自然生长的竹子,警卫找了许久才在一户农家后院找到了人工种植的竹林。

当警卫拿着削好的“登山棍”回来的时候,毛主席并没有忙于伸手去接,反而是认真地问道,

“你这是从林间寻来的吗?”

“不是,主席,俺是从山脚一个农家的院子里来的。”

警卫憨厚敦实,坦率地回答了毛主席的问题,却没注意到,毛主席的神色愈发严肃,

“那你给钱了吗?”

“当然给啦,主席,人家还不要了,还是俺硬塞给他的呢。”

听到这里毛主席才舒缓了脸色,伸手接过了登山棍,与警卫一同游历了丁家山的风光。

别看同样是一根竹子削成的竹棍,在毛主席看来,林间自然生长的、若有需求尚可以取;若是别人加重的,却是一定要付给报酬的。

这是什么呢?这是不拿群众一针一线的原则,这是我党必须遵守的纪律,这也是毛主席秉持原则的精神。

一顶滑杆

1954年,毛主席与张治中同游安徽,多年得知交好友谈起心来倒也尽心。工作之余,张治中也没有忘记毛主席喜欢爬山的爱好,作为安徽本地人的他,自然是极力向毛主席推荐黄山。

“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

作为拥有“奇松、怪石、温泉、云海”四大特殊景观的天下名山之一,黄山可以说是安徽的招牌,也是游历安徽时不可或缺的一个景点。

按理说毛主席对张中的提议应该很感兴趣才对,毕竟哪个登山爱好者能拒绝名山呢?

可是当时毛主席先是略微沉吟了一番,然后又问了一个问题,

“能过轿车的山路修好了吗?”

这个问题毫无疑问是有些煞风景的,不过考虑到毛主席当时的年纪与身体情况,也是可以理解的,所以张治中连忙就回答道,

“山路还没有修好,轿车是上不去的,不过没有关系嘛,您可以做滑杆呀!”

什么是所谓的滑杆呢?

其实就是把一顶轿子去掉轿顶。

而那时候的黄山脚下“滑杆”是非常多的,愿意坐得也非常多。因为速度不快且视野开阔、爬山者可以慢慢欣赏山间风光;有专门的滑杆车夫在地下抬,爬山者自己还不累。

从这两个角度来看,“滑竿”可以说是完胜轿车的,也就难怪当时的张治中自信满满了。

可就在张治中准备继续给毛主席普及黄山美景、顺便再向毛主席介绍一下滑杆之便利的时候,却突然听到毛主席说道,

“不坐滑杆行不行?”

张治中微微一愣,思索了一番,还是有些为难地说道,

“这不做滑杆恐怕是不行……”

话音刚落,张治中就准备再跟主席辩驳一番,可是还没等到他开口,就见毛主席随即说道,

“那这个地方实在太偏僻了,谁愿意去?”

听到这话,张治中无疑是愕然的,这山川的秀丽景色,其中有一半都在于其“险峻”、在于其人迹罕至,正因如此,黄山才称得上是天下名山,可毛主席为何偏偏要说黄山“偏僻”?

倘若是个不懂山川之峻美的说出这话也就罢了,但毛主席是谁?那可是资深的爬山爱好者,像五岳山、岳麓山、香山等等他可是都爬过,可难道这些山峰就不“偏僻”吗?

再者说了,倘若毛主席真的不懂爬山、不喜爬山,又如何能写得出“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这种传世佳句呢?

只可惜,彼时的张治中未能领会毛主席的深意。

毛主席为什么不愿意爬黄山呢?想必很多人都已经猜到了这个问题的答案,没错,答案就在于“滑杆”,又或者我们换种说法来说,答案在于“轿子”。

一架轿子

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马克思主义得以在世界范围内广泛传播开来。而毛主席在带领我党的过程中,很快就发现生搬硬套,俄国的马克思主义是不行的。

也正是在这个基础上,毛主席开始呼吁农民勇敢地站起来参与革命、将那些压迫他们的人们赶走。

压迫农民的是谁?是地主,是军阀。

农民参与革命之后,地主和军阀也开始勾结起来,试图将我党无产阶级革命的薪火扑灭,而在这个过程中,军阀赵恒锡就曾经带人去抓捕过毛主席。

不得不说,那一次的情况还是非常危险的,幸亏当时有人将消息赶紧传递给了毛主席。

那得到消息的毛主席是如何逃避军阀逮捕的呢?

原来,当时的农民在情急之下发现了一顶轿子,于是就将毛主席假装成了一个郎中,农民们就这么堂而皇之地将他抬了出去。

而毛主席虽然安然地完成了撤退,但是在撤离后,他的心中五味杂陈。

从那之后,无论是在两万里长征中,还是在国家各地的四处奔波里,毛主席从来没有坐过一次轿子,倘若有人跟他提轿子问题,他非但不会退步,反而还会予以批评教育。

为什么毛主席会这么做?

因为只有旧时代的老爷太太们,才会公然地骑在人民头上,视人民如草芥,视百姓如蝼蚁,视贫困者如牲畜。

革命是革谁的命呢?就是革这些官老爷、官太太们的命,就是革封建王朝的命。

而自建党以来,我党一直以来秉持的原则就是让人民当家作主、为人民服务,我们是天然站在那些所谓“上位者”的对立面的,这种情况下,我们怎么能不与他们划清界限呢?

毛主席之所以当时会有如此感受,是因为他的逃生是建立在老百姓们佝偻的脊背上的,他参加革命的初心,是让百姓挺直胸膛、掀翻那些骑在他们头上的人,而不是让他自己能够骑在百姓的头上。

说到这里,毛主席不愿爬黄山的原因也就一目了然了,既然毛主席都不愿意坐轿子,又怎么可能愿意去坐滑杆呢。

“轿车”与“轿子”

细心的朋友们应该发现了,毛主席在与张治中的交流中,曾经特意询问了能否乘坐轿车登上黄山。可能有人会感觉到困惑,轿车与轿子有什么区别呢?

“轿车的确不需要人力,可那消耗的不也是资源吗?那些抬轿的人固然辛苦,可他们作为人力资源,最后不也一样能获得报酬吗?”

这两个问题看似有道理,可实际上却是典型的资本家视角。

物质资源与人力资源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说的确是相同的,但是难道人们鲜活的生命可以用金钱亦或是资源来衡量吗?

人们通过付出一定的报酬,来换取别人牺牲尊严、牺牲健康、乃至于牺牲生命的为自己工作,从本质上来说这就是资本家的剥削,这不是站在人民的角度考虑问题。

我们将问题回归到“从人民的角度出发”、“为人民服务”上,赫然就会发现“轿子与轿车”问题,俨然与我们开头所提到的“家竹与野生竹”问题上有异曲同工之妙。

我们可以坐轿车、可以去采野生竹,但那都是建立在不损害人民利益、不违背我党与我们国家原则的基础上的。

至于“轿子”和“家竹”呢?只能说妄图骑在人民头上的都只会重重的跌落;妄图侵犯人民权益的,必将受到应有的惩罚。

所以我们不难发现,毛主席始终都是把人民、把党和国家放在第一位的。想必毛主席就算是坐着滑杆上了一回黄山,也不会折损其在我们心中的形象;但正因为他选择拒绝,才让我们每当想起时都难掩钦佩。

版权声明:本网站内容来源于网络和互联网作者投稿,本站不享有任何版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QQ邮箱:11111111@.qq.com

作者: tiger

为您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