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蟋百科 五四运动是哪一年发生的 五四运动之前有哪些运动

五四运动是哪一年发生的 五四运动之前有哪些运动

五四运动是近代中国命运探索的重大历史事件。先进的知识分子推动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结合,给工人阶级提供了崭新的思想指南和精神武器,伟大的阶级与伟大的理论相结合,成为中国革命的转折点。 五四运动前,特别是甲午战争后,西方思想大量传入中国。

在1915 年的夏天,在中国留日学生因反对“二十一条”纷纷回国之际,曾经参加过革命工作而流亡在日本的陈独秀也回到了上海,并创办了《新青年》杂志。同时,十月革命的胜利使中国的青年看到了希望,于是他们开始把寻找中国的道路和马克思主义联系在一起。李大钊先后又发表了《法俄革命之比较观》《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新纪元》《再论问题与主义》等几十篇文章宣传马克思主义,吸引了诸多进步青年,为青年学生提供了一条新的道路。

1918 年4 月,蔡和森、毛泽东等进步青年在长沙成立新民学会,以及少年中国学会、新潮社、工读互助团等,为五四运动在全国的开展奠定了组织基础。 五四运动可以说是近代中国民族为危亡意识日积月累的一个总爆发。

近代中国遭受的外来侵略是中国历史上罕见的,对于中华民族来说这是非常惨痛的历史。德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战败,中国以盟国身份参加巴黎和会,要求恢复山东等各种正当权利,结果被无情地驳回。中国人民听到这个丧权辱国的噩耗,被帝国主义和封建压迫的爱国青年们难掩心中的怒火,以青年学生斗争为先导的五四运动如火山爆发般地开始了。

由北京学生点燃的反帝爱国运动的烈火,很快燃遍神州大地。从珠江流域到黑龙江畔,从峨眉山下到东海之滨,长城内外,大江南北,全国二十多个省几百个城镇的数百万青年学生,冲出校门,走上街头,纷纷举行集会和游行示威。他们散发传单,罢课演讲,抵制日货,使整个社会为之震动。五四运动后,陈独秀、李大钊等率先对马克思主义进行系统宣传介绍。

1919年 5 月,《新青年》出版了“马克思主义研究专号”。1919 年到1920 年,包括陈望道翻译的《共产党宣言》等一批介绍马克思主义的著作陆续出版。五四时期是中国历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时代,它既是马克思主义在我国广泛传播和发展的时期,又是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后,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和建设的关键时期。五四运动作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不仅是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更是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强烈冲击了一味尊崇传统封建文化的复古思潮,并形成针锋相对的局面。

“民主”和“科学”的口号把广大人民群众从愚昧落后的精神状态中解放出来,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开辟了道路。五四时期,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使马克思主义得到广泛传播;促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推动着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进程。五四运动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创造了群众基础,让马克思主义深入工人阶层。

五四运动纪念,是为纪念 1919 年 5 月 4 日爆发的学生爱国运动而提出的,是一种仪式也是一种象征,有其独特的教育功能。五四运动纪念每年一次,或隆重或简朴,但其纪念的意义永在。1877 年,在纪念 1848 年二月革命30 周年时,法国文学家雨果曾写下这样一段名言:“永远不要忘记周年纪念日,开展纪念日活动,如同点燃一支火炬”。

火炬的功能是照亮现实和未来,给人以启发和引领,雨果用形象的意象揭示了记忆的教育功能。五四运动纪念在中国革命和建设等不同时期,都蕴含着时代的精神和感召力,引导着中国青年运动发展的方向。五四运动纪念最早是由学生和学生联合会举办。

1920 年5 月4 日北京学生三千余人在北京大学召开五四运动一周年纪念大会,广州、九江、济南、常州等地学生也纷纷集会纪念。纪念日当天,北京学界举办了盛大的纪念仪式,“盖以北京全体学生计、约七万余、各校皆无此大地址、天安门外虽可以容之、军警绝不令其在彼开会、无可奈何、不得不在校内开会、共分三处、学生联合会在北大理科、高等师范在本校、女界联合会在美以美会”。

可见纪念规模之大,人数之多。五四运动运动纪念的开展是对五四运动精神的传承和弘扬,其更是让青年重温革命历史,深化青年对历史的认识。历史是客观地真实存在,尊重历史、敬畏历史是一个政党对待历史应持的正确态度。毛泽东明确表明:“我们必须尊重自己的历史,绝不能隔断历史。”这就是中国共产党对历史的根本态度。中国共产党举行各种形式的五四运动纪念,旨在表达对这段历史时期的尊重和缅怀。五四运动的爱国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推动了民族觉醒和社会进步;同时也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1921 年中国共产党成立,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大会讨论并通过《中国共产党第一个纲领》。其奠定了我们党的前进方向和基石。同时一大纲领中提出:“党的根本政治目的是实行社会革命。”由于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和军阀的统治,在社会上形成了尚虚荣、喜浮躁、务空想的不良风气。当下,最重要的就是唤起青年重拾五四精神,动员青年投身到社会改造中来,成为建党初期进行五四运动纪念的当务之急。 在中国共产党成立初期,纪念五四运动的主要形式是报刊撰文和纪念演说。

1922 年 5 月 4 日,沈雁冰在交通大学上海学校学生会举办的五四纪念会上,发表了一篇题为“五四运动与青年们的思想”的演讲:“他鼓励青年人“解除烦闷”,要相信一种主义,也就是马克思的社会主义”。学联在李大钊的指导下提出:以五四运动之基本精神,以正确而有效的方式,推翻军阀,消除人民统治之障碍,以达到我们所希望的新的自由、平等的社会。

1923 年5 月4 日,李大钊又在纪念五四大会上发表演讲:“今日为五四周年,为同学参加政治运动,为学生正名。由于政治上的不明确,我们就必须放弃学习的精神,而去干预政治。”这就借助五四纪念向青年学生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同时也奠定了当时五四运动纪念的基调。

最早关于纪念五四运动的文献是 1924 年 4 月 19 日发布的中共中央通告第13号《关于“五一”、“五四”、“五五”、“五七”之纪念与宣传》。此次的五四运动纪念是以青年学生为中心,突出对青年学生的政治动员。随着革命斗争的发展,尤其是土地革命时期的中央苏区,五四运动所体现出的革命特点非常鲜明,以“革命动员”为重点。

在土地革命末期和抗日战争早期,因革命走向低潮,并未举行规模性纪念活动。 1939 年是五四运动二十周年,西北青年救国联合会于陕甘宁边区召开全国青年代表会议,提议将每年的 5 月 4 日作为中国青年节,随后,“中央青委决定每年 5 月 4 日为中国青年节,并于本年 5 月 4 日号召全国各地举行拥护中国青年节的运动”。从此以后,我党对于五四运动的纪念成为期许青年、教育青年、引导青年的重要契机和渠道,纪念的形式和内容也在随着革命形势的发展而不断变化,深刻地反映时代特征,体现时代之需。

1949 年 12 月,新中国正式宣布“五四”为“中国青年节”。“五四”纪念的形式更加丰富。 自此,中共每年都通过组织各种方式来举行一些正式性的五四运动纪念。在青年节当天开展五四运动纪念,一是纪念五四运动,二是作为青年的日子。二者共同构成具有深刻的历史和现实意义的精神动力,也为中国共产党后续开展五四运动纪念提供了制度上的保障。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我们党的首要任务是:反对帝国主义,反对封建主义,反对官僚资本主义,争取民族独立,争取人民解放,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创造基本的社会条件。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划分为建党之初和大革命时期、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抗日战争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不同时期,中国共产党开展的五四运动纪念拥有不同的时期特征。

第一,建党之初和大革命时期。追溯早期中共五四运动纪念,不得不提到革命先驱李大钊,他曾深情地表达对于五四和青年的殷殷期许:“我期待着中国的学生们,把它当作一个广义的爱国主义去纪念,而不是狭义的。从现在开始,我期待以后的每一年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都可以添加一些新的含义。”

建党前,早期的共产主义者积极参与到五四运动纪念中。在1920 年,五四运动纪念一周年之际,虽然北京政府明令禁止进行五四纪念的集会,但是由于学生的筹备得当,五四运动纪念如期举行,上海、武汉和广州等地也悉数参与。当时,正在狱中的周恩来,还领导一同因天津学生爱国运动被拘的青年们,共同参与五四运动纪念。这些早期的共产主义者在五四运动纪念中起到了先锋的作用,也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作出了贡献。

自 1920 年 8 月上海第一个共产党组织成立以来,北京、武汉、长沙、济南和广州等地也争相成立了共产主义小组,这是早期共产主义者把五四革命精神落实到组织实践中的开端。1921 年 5 月 4 日女学界联合会在女高师大礼堂开会纪念五四运动二周年。李大钊出席会议并发表演讲,一方面阐释了五四运动的意义,另一方面热情鼓励青年关心国家和民族前途。1923 年 4 月20 日,一个署名“敬德”的人,给当时青年团中央书记施存统写信,表达对于即将到来的五四,应该通告全国各地举办游行运动,动员青年参与其中,以唤醒青年参与到反对军阀和帝国主义的斗争中来。

后来,在学联总会的积极推动下,五四运动纪念开始在学生中进行。在这种情况下,青年党员更加积极地参与其中,以演讲来宣传二大“打倒军阀”的革命政策。 在大革命时期。1923 年 6 月,中共三大作出了“以国民革命运动为中心工作”的决议,强调“在劳动群众中须有大规模的国民运动的宣传”。由此,中共五四运动纪念重心逐步由“打倒军阀”向“打倒帝国主义”转换,这在大革命时期表现尤为明显。

1925 年 2 月,中共中央宣传部在工作计划中强调:“对外,我们应该利用一切机会,向所有被压迫的群众宣传我们的思想,特别是全国性的运动和普通的纪念日,对此必须制定计划,由地方自行决定。”这为中国共产党的五四运动纪念的发展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同年五四运动纪念前夕,共青团中央在号召学生准备五四运动纪念的活动时,把五四运动看作是中国近现代民族运动的开端,同时还提出了“五四运动精神的延续,学生会的组织,反动的思想和腐化的教育,到工人中间,参与全国的解放”的口号。

直到 1927 年 4 月,“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五四运动纪念仍在进行。刘清扬于五月四日在武汉十几万人的中共纪念大会上,提出了民族运动、反旧文化运动、反军阀运动,这三个层面的五四运动,由纪念会会长唐鉴宣读了一份通告,号召全国人民,以五四精神为基础,团结世界各地的无产阶级和弱势人民,同国际帝国主义、奉系军阀、新军阀蒋介石和所有反革命力量作最后的斗争。至国共合作破裂后,中共五四运动纪念仍包含着民族主义,同时也发挥着青年动员功能的。 第二,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大革命的失利,给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带来了沉重的打击,但是中国革命的进程却没有因此而停滞。中国共产党吸取了惨痛的革命经验和极其深刻的教训,中国共产党所领导的人民革命斗争进入最艰苦的年代。

1927 年大革命的失败,致使中国共产党重新审视五四运动的价值和意义。五四运动,是共产主义的知识分子、革命的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和资产阶级知识分子,三部分的人统一战线的革命运动,它的弱点就是只限于知识分子,没有工人农民参加。

1925 年 5 月 30 日,由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五卅运动在上海爆发,标志着大革命高潮的到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推动下,五卅运动席卷全国,从工人发展到学生、商人、农民等社会各阶级。五四运动与五卅运动相比较,所表现出来的工人势力,已经十分薄弱。当时,从阶级成分来分析对比五卅运动与五四运动,青年学生不能成为独立的革命力量,自然而然五四运动在革命中的地位要让位于工人运动。

在这种历史背景下,在中国共产党五月份纪念日的纪念谱系中,关于五四运动的纪念显得微不足道。 1929 年是五四运动十周年,当时共青年机关报《列宁青年》刊登《今年“五四”纪念节对于青年学生之希望》一文:“揭示了国民党利用五四纪念遮掩他们反革命的行为,希望通过五四运动纪念,唤醒广大民众的革命觉悟,希望广大民众参与到斗争中来。”当时,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主办的《红旗》刊发的《“五四”运动与中国无产阶级》一文提出要重新审视五四运动的问题:“现在的南京政府也把每年的这一天看作一个纪念日。现在战斗的工人群体也必须估量1919年‘五四’事件的意义,以及后来学生群众参加历次革命运动的意义。”

在此期间,中共中央文件里很少提到“五四运动”。土地革命十年来,由于政治斗争的特殊性,中共很少发表有关五四运动的文章。就连在苏区创刊的《红色中华》都没有发表过专门纪念或者谈及五四运动的文章,但是对于“五一”和“五卅”的纪念文章则较多出现,这表明中国共产党的注意力已经完全转向了苏区的根据地和白区的工人运动。

第三,在抗日战争时期。随着革命事业的推进和深入,五四运动纪念常常与当时社会主要矛盾的面向、革命形势的转变、斗争战略策略的调整等紧紧连接在一起,成为为之而动、为之鼓与呼的重要节点。尤其是到了抗日战争时期,五四运动纪念又和英勇顽强地抗击外来侵略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借助五四运动纪念,倡导同仇敌忾、一寸山河一寸血的社会责任感和民族担当,激发调动广大青年的抗战热情,增强广大青年的抗战信心和勇气。

1938 年 5 月 4 日,毛泽东出席延安青年纪念五四运动晚会,并发表讲话,号召青年们打倒日本帝国主义,为建立独立、自主、幸福的新中国奋斗。1939年是五四运动二十周年,也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纪念五四运动规格最高的一次,毛泽东同志亲临各界青年纪念五四运动二十周年的大会现场,向全体与会人员作了演讲,以《青年运动的方向》为题,在总结青年运动的历史经验的基础上,号召广大青年要积极投身革命,走同工农相结合的道路,整个青年运动也必须同工农群众运动相结合。这是确保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需要,也是青年人更好地发挥作用的正确道路。毛泽东连续两年的五四纪念大会上的讲话,也为今后的一段时间内的五四运动纪念奠定了基调。

在 1941 年晋西北军区司令部举行的“五四”青年节纪念大会上,司令员贺龙同志发表讲话,也同样指出青年人必须勇敢走进抗日的战场,成为杀敌卫国的先锋 1942 年,为迎接“五四”青年节,宗池同志带队 30 余人,到朱家港白牙慰问青年工人,以推动附近村庄春耕备耕。大幅度提高了对于家国安危和保家卫国的理解与投入,从而为民族统一战线框架下的全民族抗战注入了无穷的力量,最终通过中国共产党的中流砥柱作用,完成了对于日本侵略者的胜利进击,从而铸就了中国近代以来极其珍贵的反对外来侵凌的荣耀与辉煌。

1944 年和 1945 年是抗日战争由战略防御向战略反攻转变的重要阶段。当时,《新华日报》作为党的机关报的地位以及作用更加凸显。纪念五四二十五周年的社论中,强调五四运动是一场以民主与科学为鲜明旗帜的新文化运动。今天,面对全面抗战,我们要坚持民主、发扬民主,把实现民主作为新文化运动的主题。

1945 年 5 月 4 日发布的社论中,强调五四运动是一场以人民大众为主体的新民主主义革命运动,要大力弘扬民主和科学精神,解决好五四运动没有解决的难题。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通过五四运动纪念,号召和领导青年,要积极地到工农中去,要加强他们的团结,要使他们参加抗战,参加生产劳动。第四,在解放战争时期。这一时期是中国共产党赢得革命胜利、谋划新中国建设的重要时期,我们增添了“为人民服务,与工农兵结合”的新内容。

新中国成立以后,开展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加快重建国民经济,夯实社会主义基础,这一时期的五四运动纪念,赋予了社会主义建设“突击手”新的内涵,团中央通过召开全国青年社会主义建设积极分子大会,表彰大批先进典型等,极大地调动了全国青年的劳动积极性和创造性,使青年成为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一支英勇突击力量。

1946 年 5 月 4 日,在五四运动纪念二十七周年特刊中发表“号召全国青年团结起来,发扬五四传统,与工农群众站在一起,为实现民主作不屈不挠地奋斗”。这是为争取解放战争胜利而进行的政治动员,也是中国共产党争取青年的呼声。当日,任弼时纪念大会的讲话指出;“目前国民党正采取积极的扩大内战的方针企图用战争的方法向民主势力进攻,并号召今天摆在全国人民、全国青年面前的紧急任务是反对内战并准备人民的力量制止内战之爆发!全国人民和青年应有此决心起来制止内战!”

1947 年 5 月 3 日,毛泽东在修改纪念五四运动二十八周年的社论稿时,再次号召“为独立、民主、和平的新民主主义中国而奋斗”中国共产党在解放战争期间十分重视五四精神的传播和发扬,五四运动使民众的气势得到了加强,使他们的民主、科学、独立和自由意识得到了极大地提高。新中国成立前夕,为纪念五四运动 30 周年,《人民日报》刊登多版介绍和评价五四方面的文章,数量达到 30 余篇。

五四运动在我国的历史地位的确定,是建立社会主义建设的先决条件,也是动员革命力量、凝聚革命力量的重要依据。中国共产党通过五四运动纪念,召开纪念大会、发表纪念文章、发表社论等形式,号召并引领、组织广大青年积极深入工农群众之中,和广大工农群众相结合;鼓励深入前线参与抗战,深入工农群众参加生产劳动,青年学生加强了与工农群众的团结,也极大增进了对于家国安危和保家卫国的理解与投入,从而为民族统一战线框架下的全民族抗战注入了无穷的力量,最终通过中国共产党的中流砥柱作用,完成了对于日本侵略者的胜利进击,从而铸就了中国近代以来极其珍贵的反对外来侵凌的荣耀与辉煌。

版权声明:本网站内容来源于网络和互联网作者投稿,本站不享有任何版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QQ邮箱:11111111@.qq.com

作者: tiger

为您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