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栏目1 刚结婚晚上要白天也要 结婚第一天做了一晚上

刚结婚晚上要白天也要 结婚第一天做了一晚上

搜索创作挑战赛

男方家里提前要准备好轿子,讲究&34;头水的轿子&34;。就是说新做好、没有拆洗过的轿子。过去轿子都要从花轿铺里租赁,提前三天搭好喜棚,轿子放在喜棚里。到了催妆那天,轿子要当着亲朋好友的由“全和人”面打开,还要拿油灯照照里面,这叫“照轿”。然后轿子要摆放在喜棚里,让亲友观看,这叫“晾轿”。晚上还要找来小男孩,打着灯笼,围着轿子唱歌,这叫“童子转轿”。这些内容,在相声大师郭荣启先生的《婚姻与迷信》中有所体现。特别是郭先生提到了小孩子唱的歌,有调没字,大致就是“哎……啊……哎,哎啊哎啊……”这是非常宝贵的资料。

相声大师郭荣启先生的《婚姻与迷信》,不仅是相声中的经典,也是一部宝贵的资料

女方的彩礼过门之前,男方案例儿要先把洞房里用各种东西摆满,以表示自己富裕,姑娘送来的彩礼放不下。这样彩礼过门后可以从洞房摆到外面,这也有炫富的意思。

今天天津很多都在下午结婚,由此引发了一些外地朋友的讨论。天津本地的朋友,也有人做过相应的调研。这里只说说我所知道的。老天津的习俗,也是在中午结婚,新娘子要在中午之前过门。通常是天不亮轿子就出发,一大早就来到新娘子家。抬轿的是八个人,这就是常说的”八抬大轿“。

轿子到了娘家,新娘子这时候早已经打扮好,通常是由父亲或者哥哥抱上轿,因为今天的讲就是新娘子脚不能沾地。上轿前要穿上百子鞋,套上鞋罩。这个鞋罩在入洞房后还有个讲究,就是新娘子要趁人不注意把鞋罩藏好,自己的丈夫也不能告诉。据说这样可以保佑一家大吉大利,自然这是迷信。上轿前新娘要嘴里含一块冰糖,寓意到娘家嘴甜,能讨公婆欢心。

轿子来到婆家之后,要先放两挂鞭,这叫“崩崩煞神”。之后新郎官状元披红迎出门,先朝轿子射三支箭,这叫“三箭及第,再避邪气”。之后有人打开轿帘子,搀出新娘,铺红毡子倒喜毡,一边倒一边要说吉祥话:“金毡倒银毡,越过越喜欢”。婆婆头戴红绒花,见新娘到门口,要把大门关上。新娘冲门里喊一声:“妈妈给我开门。”这就是“改口”。婆婆大门打开之后扭身就走,这叫“婆媳不能轿前见面”。

被八国联军攻占的天津旧城墙

新娘踩着红毡进了喜堂,两厢鼓乐齐鸣,喜堂内红烛高照,三媒六证请齐全。新郎父母亲坐在喜桌前,一对新人一拜天地,二拜高堂,夫妻对拜。之后新郎要用一根秤杆把新娘的盖头挑下来,这时候新郎新娘才第一次见面。这个秤杆用完要交给全和人,全和人负责拜访好,摆放这个秤杆据说也有讲究,具体笔者就没找到材料了。

入洞房的时候全合人儿要搀着新娘,进洞房新郎新娘先要并排坐在椅子上,喝交杯酒。然后全和人这才请新人在炕沿上坐下。然后全合人再出去捧进来一个茶盘,上面是一把铜钱一个苹果,进门念念有词:“一进洞房把头抬,麒麟送子端上来。金盆摞银灯,生个小子叫连升……”进门后给新郎新娘道喜,伺候新郎“咬一口平安果,日子越过越红火”,再抓起一把铜钱撒出门外,取意财源滚滚。然后就是吃子孙饽饽(就是北京的子孙饺子)长寿面。吃子孙饽饽时门外要有人问:“生不生?”新郎答一句:“生。”这子孙饽饽吃起来还有讲究,不能咬破饺子馅,说白了其实就是吃个生饺子皮。新郎吃过子孙饺子就出洞房招待亲友,这时候才开席,老天津的婚礼也是中午开席。

有钱人家的女孩,会有一个“陪亲妈妈”在新郎出去之后进洞房,先把一面镜子掖在褥子下面,然后收拾喜床,一边收拾还要念念有词,说吉祥话,比如“先拉褥子后拉被,一对新人在里睡”“一把栗子一把枣,闺女小子满地跑”。把一把花生,一把栗子,一把红枣放在枕头边。然后再找来一对童男童女,问清楚了属相不犯冲,才让他们进去看看新娘子。等童男童女出来,亲朋好友和邻居才能入洞房看新娘——按例儿,打这儿之后三天内,亲朋好友都可以来洞房“闹喜”。据说洞房里还要找一些六七岁的小男孩来吵闹,据说童男子阳气重,冲冲屋里的邪气。小男孩会趁新娘看不见,故意偷桌子上摆放的水果和点心,有个说法儿叫“小小子跑家里好,小小子走家里有”,又说“小小子拿果儿,红红火火”。

旧天津的婚礼,对新娘其实是很大的折磨。打头一天开始,妈妈在娘家就得盯着不让吃不让喝,为的是怕女孩下了轿子急于大小便,惹人笑话。到了新郎家里面,也没得吃没得喝干坐着,一直到晚上。宴席是中午开始,晚饭则是女孩娘家的女性亲戚,送来各种吃食,这叫女孩的“随身饭”。吃食要附上一个帖子,写明比如这样是女孩的姑姑送来的,这样是女孩的婶子送来的。

侵华八国联军与缴获的天津清军的武装。可以看到当时驻天津的清军还在使用老式抬枪

晚上洞房的时候,很多资料都提到有“听床跟”的传统。但就我所知,这个传统在天津似乎并不多见,毕竟不礼貌也不方便。多是用一根扫帚放在窗户下面代替听床跟的人。

婚礼的第三天,是“认亲”。主要是女方的家属——特别是女性家属要来婆家看望女孩。这里还有个很重要的例儿:就是如果这一家亲戚不来,今后男方的家长可以不和这门亲戚走动。所以谁来认亲,都是过门之前女方家里反复商量好的。认亲的亲属也要带来吃食。老天津的婚礼中,女性的地位似乎非常重要。很多环节都必须由女性来完成,这似乎也是天津的一个地方特色。

最后要说明,所谓“例儿”,主要是对富人而言的。吃糠咽菜的穷人自然什么例儿也讲究不起。而且,这些例儿,绝大多数存在于庚子之变之前的天津老城厢。庚子之后,天津有钱人为了避祸,大量躲入租界。租界的生活方式和各种基础设施都和老城厢完全不同,所以各种例儿都要根据生活环境进行调整。之后随着历史的变迁,天津人的生活方式不断改变,结婚的各种讲究,自然也就要随之改变。比如,在民国时期,随着市面的繁荣,天津的新娘就不再穿百子鞋上轿了,而是改穿各种样式新颖的皮鞋。

进入新中国后,由于社会环境天翻地覆的变化,老例儿自然讲究不过来。我印象中,在我记事儿的八十年代,天津就有很多人家结婚是在晚上。道理很简单:当时每周只有一天休假,而且没有“长假”的概念。婚礼通常要赶在周末一天办理完,而且要宴请亲朋好友,也要等人家时间方便,周末的晚上往往是大家空闲最多的时期,所以宴会也就顺理成章改在了晚上。这些都是随着生活的变化而产生的调整。

版权声明:本网站内容来源于网络和互联网作者投稿,本站不享有任何版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QQ邮箱:11111111@.qq.com

作者: tiger

为您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