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栏目4 全封闭学校好吗 封闭学校有多可怕

全封闭学校好吗 封闭学校有多可怕

大家好,我是布谷妈。

进入紧张的开学季,送侄女去学校时,她跟我说:“姑姑,我要住宿了,有点害怕。”她的害怕,我是完全能理解,甚至有些担忧的。

她从小被爷爷奶奶溺爱带大,可是说生活中的事几乎不用管。地不用扫、碗筷不用收、自己的衣服不用洗。哪怕是早上赖床,奶奶怕她迟到,还会帮她找衣服、穿衣服。

从这样一个环境,突然进入寄宿学校。所有的事情都要自己动手、自己安排,再也没有人会在旁边提醒,或者代劳。而且,还要面对紧张的学习、学校的管制、与室友的相处,这些,她能应付得了吗?

在跟侄女班主任聊天时,她对我的担忧,表示理解。因为,确实不是所有的孩子,都适合寄宿的。

一:“孤儿院现象”

畅销书《好妈妈胜过好老师》的作者尹建莉,曾去录制一场节目,话题是“孩子上寄宿幼儿园好不好?”。

其中赞成派认为:孩子去到寄宿学校,可以早早地培养生活自理能力,并且建立集体意识。

当时她的观点是:坚决反对让孩子寄宿。

为什么呢?

她说:“从小离开父母,只为培养自理能力和集体意识,那孤儿院岂不是更好?也没见几个父母愿意把孩子送过去啊。

尹建莉的观点很明确,也很犀利,说的却是事实。

罗马尼亚的历史上,曾发生过这样一件事:

为了走出经济困顿、人口锐减的状态,罗马尼亚规定每个育龄女人至少要生4个孩子。如果无力抚养,那就送到教养院,由工作人员集体抚养。当时人口数字是上来了,但20年后,这些孩子长大成人,却几乎都智力低下、不会与人沟通交流。

后来有研究人员对他们的大脑进行扫描,发现他们的大脑发育都不正常。出现这样的结果,并不是工作人员故意使坏,没有好好对待他们。而是这些孩子早期情感发育不良,出现了“孤儿院现象”。

《正面管教》一书中,就有解释这种“孤儿院现象”:没有与一个固定的人建立情感联结,孩子的大脑失去了最基本的情感养分,导致发育迟钝。

如果说,食物,是维持生命正常运转的基础物质。那么孩子与一个固定料理人建立的情感联结,则是大脑发育的基础养分。

因为大脑神经元的发育,是接收一个“刺激”,再产生一个“反应”。当孩子缺少家庭的滋养,缺少与亲人的情感、语言交流,他的大脑就没有这样一个“刺激”条件,自然就不会产生“反应”。

二:寄宿会带来很大的伤害

你可能会说,送孩子住校,怎么能跟送去孤儿院比呢?

两者是有些不同,但对年龄很小的孩子来说,差别却不是很大。尹建莉甚至将住宿孩子称为:“半个孤儿院儿童”

英国经济学家亚当·斯密认为,任何东西,都不可能弥补寄宿生活带给孩子的伤害。

我是从高中开始寄宿,虽然我从小属于放养,自理能力不错,社交能力也还行。但真的进入封闭式管理的寄宿学校,一个月才能回家一次,我的心态就崩了。刚去哭了一个月不说,甚至现在回想起来,仍觉得高中三年是我人生中状态最差的三年。

当孩子还只是一个小娃娃,他就开启了寄宿生涯,会有什么影响?我向班主任请教这个问题时,她告诉我说:“至少会有两点伤害。”

A情感缺失、与父母不亲密

父母要与孩子建立感情,光有血缘是远远不够的。亲密的亲子关系,一定是建立在日常的互动、联结中。父母通过游戏、语言交流、身体拥抱触摸,传递自己浓浓的爱意。孩子则通过这些肢体接触及语言交流,培养依赖和安全感。

孩子越小,需要父母的爱和照料就越多。当他从小就被送往寄宿学校,很少得到父母的关心和联结,他在情感上就会有所缺失。不仅与父母不亲,还可能打心底生出怨恨来,觉得自己被抛弃了。

B被欺负

豆瓣上有一个话题,叫“我的残酷青春,是从住校开始的”。里边有很多网友分享自己小时候的住校经历。其中就有个女孩说,自己被“霸凌”过。

班主任告诉我,小一点的孩子,这种抱团孤立或欺负的现象比较少,老师也好管。主要是进入初中后,青春期的孩子们有些叛逆,挤兑、欺凌的现象就会多起来。

孩子一旦遇上这种情况,很容易造成心理伤害,甚至影响一生。

三:实在要寄宿,父母要考虑哪些因素?

对于孩子寄宿这个问题,布谷妈是持反对态度的。在大学之前,孩子能不寄宿就不寄宿。有些高中是规定孩子必须住校,那尽量初中前把孩子带在身边。

当然,理想是美好的,现实是骨感的。我们这一代做父母的,确实有很多很多的无奈。谁都想把孩子带在身边,只是很多东西,身不由己。

如果实在没法,需要把孩子送往寄宿学校,那父母也需要从以下几个维度考察:

孩子心理素质够不够强大?

有些孩子,从小在父母身边长大,他汲取家庭的能量比较多,内心安全感强。进入寄宿学校后,他可能只是刚开始不适应,但很快,他就能调整过来,融入集体中,发展自己的社交圈。这样的孩子,父母比较放心,孩子自己也没大问题。

但如果孩子哭着喊着不愿意去,放假回来状态也不对,沉默寡言、封锁在自己的世界里。那父母就要考虑,寄宿是否真的适合孩子了。

就像有些孩子上幼儿园,回来哭着求妈妈不要把他送过去。但妈妈还以为孩子只是不适应,没当回事,强行送过去。后来才发现,孩子是受了委屈,被欺负,心理害怕并且有强烈的抵触心理,才会有如此大的反应。

寄宿也一样,孩子在哪,都没有在家有安全感。父母要留意自家娃心理素质怎样,并且观察孩子平时的行为,确认他是否真的适应得了寄宿生活。

孩子的自理能力强不强?

像我侄女,自理能力真的很差,我就比较担心。

班主任安慰我说:“孩子已经上初中,每周就可以回家一趟,很多东西能够自学。家长也不用太担心。孩子回家多跟他沟通沟通,了解在学校的情况,平时父母也可以多跟老师沟通。”

大一点的孩子,总归放心些。如果是小一点的孩子,穿衣找鞋都费劲,这种,父母就真的要考虑清楚。一个孩子的自理能力,很大程度决定他能否在集体中生活下去。

老师和同学不会是他的保姆,也不可能时刻帮忙、照顾他。如果自理能力不强,他就会很有很强的挫败感,并且自尊心都有可能受到打击。

所以,在把孩子送去寄宿学校前,父母要考虑:孩子的自理能力强吗?他能照顾得了自己吗?生活中遇到困难,他能解决得了吗?

把这些问题理清楚了,再考虑要不要送孩子住校。

孩子的身体状况是否允许?

有些孩子身体比较弱,平时家里照顾得多。但寄宿生活基本得靠自己,所以有个健康的身体很重要。

孩子的身体素质是否允许,父母也要着重考虑这个因素。

写在最后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最好的寄宿学校也不能代替家庭。”

寄宿学校的设备再好、再齐全,它也缺少亲人的声音、家的气味和爱的磁场。要相信,对一个孩子来说,父母是最好的老师,亲情是最好的营养品,餐桌是最好的课桌。

孩子从出生到独立,短短18年。在这十几年后,孩子不管是在空间还是心灵上,都已经和父母分离了。我们能真正照顾、关心孩子的时间,也就这些岁月。如果从小就把孩子推远,也许,丢掉的,是生命中最珍贵的东西。

所以,不到万不得已,再苦也还是把孩子带在身边吧。

【图片来自网络,侵立删】

作者简介:布谷妈妈,100万+爆文创作者。研究孩子心理发展,解决育儿路上的百种难题,以科学和智慧,陪伴万千家庭成长。

更多精彩推荐:

幼儿园午休“男女混睡”,拍的照片引家长不满,娃性启蒙怎么教?

为啥有些孩子小时候漂亮,长大后“残”了?这些因素,父母早留意

53万儿童性早熟,“催熟”孩子的不是豆浆鸡肉,父母要注意三方面

版权声明:本网站内容来源于网络和互联网作者投稿,本站不享有任何版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QQ邮箱:11111111@.qq.com

作者: tiger

为您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标注